牢记嘱托 答好 “强富美高”新答卷 | 以美丽宿迁建设 持续扮靓江苏生态大公园
- 发布日期:
2024-12-31 - 来源:
- 访问量:1
十年前,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,将“环境美”作为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建设的鲜明标识之一。近年来,宿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持“生态立市”不动摇,统筹做好治污、添绿、留白三篇文章,持续打响“江苏绿心”和“华东绿肺”生态品牌,美丽宿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
在洪泽湖湿地,泗洪县摄影家张连华正在捕捉冬季候鸟迁徙的壮丽瞬间。随着快门声不断,一张张野生鸬鹚的灵动姿态被瞬间定格。
泗洪县摄影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张连华说:“今天我主要就是想来拍野鸬鹚和花脸鸭,目前是候鸟迁徙的高峰,所以选择这个季节可能有更多的收获。”
作为湿地摄影“老将”, 张连华已在此拍摄二十多年,为宿迁对外宣传提供了大量精美照片。而他的“稳定输出”,还要得益于宿迁过去十年加强生态保护、助力生物“安家”的不懈努力。作为东亚-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,近年来,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大面积恢复,洪泽湖湿地鸟类数量逐年增多,鸟类种群数也增加至239种。
张连华说:“去年、前年包括今年,连续三年,我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,而且在我们泗洪筑巢繁殖,这个是很了不起的,这说明我们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变美了,不然鸟不可能在这里‘候鸟变成留鸟’的,在这里安家落户了。”
宿迁坐拥各类水域面积350余万亩,是名副其实的江苏“绿肺”,生态环保地位特殊。过去十年,宿迁紧扣“江苏生态大公园”发展定位,以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为抓手实施环境治理项目1万多个,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,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,美丽宿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在GDP跨上4000亿元台阶的同时,PM2.5浓度由2020年的45μg/m3降至2023年的39.8μg/m3,同比改善11.6个百分点;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Ⅲ水体比例由2020年的85.7%提升至2023年的96%,同比改善10.3个百分点;生态质量指数(EQI)连续三年全省第二;全市共监测记录物种数2379种,占全省物种总数的34.46%;2023年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建设公众生态环境建设满意度89.2%,全省第一。
市民薛颖说:“政府真的下功夫了,我们市民看在眼里,乐在心里。现在每天出门散步,都觉得生活特别美好。”
为实现更好发展,我市还全面开启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的转化通道,促进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交通运输结构、用地结构优化调整,让宿迁美得有颜值、更有价值。位于泗阳的江苏芮邦科技,作为全球首家践行零碳行动的再生纤维企业,年可回收利用废弃塑料瓶超300亿个,为绿色转型贡献力量。
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蒿永说:“在我们这里,八个废弃小塑料瓶可以制造一件衬衫。我们将回收的塑料瓶压缩做成瓶片,瓶片经过清洗、熔融、最后去杂质,做成我们的纱线,纱线经过针织或梭织做成我们的衣服。今年我们又推出了碳捕捉项目,可以变废为宝,将二氧化碳变为纺织材料的原材料。”
十年来,宿迁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,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等产业集群,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攻关,持续开发绿色产品,建设绿色工厂。累计帮助近1000家中小企业解决治污难题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至37.7%,光伏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占比达38.3%,产业含“新”量含“绿”量显著提升,绿色生产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十年来,宿迁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,生态领域治理水平显著提升。创新开展“绿票”交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,协同出台《骆马湖水环境保护条例》,发放全国首笔“VEP”花木生态价值贷,开创全国地下水水权交易先河......推动经济发展“高质量”和生态环境“高颜值”协同并进。
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,宿迁正一体谋划、集成推进,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。在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,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。(来源:宿迁手机台 审核:王世君、邵 丹 审签:王 永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