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山那水那田丨水清林密引珍禽 2627种生物绘就宿迁生态新图景
- 发布日期:
2025-09-15 - 来源:
- 访问量:1
近年来,宿迁先后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,生态质量指数(EQI)连续四年全省第二。生态环境提升后,不仅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提高,越来越多的珍稀小动物也来宿迁“做客”。今天的《那山那水那田》系列报道,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近年来我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。
喻士军是泗阳一名摄影爱好者,从小就对拍照情有独钟,2018年,他加入省摄影家协会,同时成为一位签约摄影师,常年奔走在泗阳各地,用镜头记录身边的生态之美。
喻士军
摄影师喻士军说:“我的爱好是拍动物类、风景类的照片。之前我们这边鸟的品种很少,基本上拍不到什么珍稀的鸟类。”
多年来,我市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鸟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显著变化。如今,想要拍摄白鹭,喻士军在泗阳本地的六塘河、成子湖等地就能轻松实现。更让他惊喜的是,今年以来,多种珍稀鸟类接连在泗阳 “现身”,甚至出现了大规模集群的罕见场景。
喻士军说:“今年,我们拍到黑翅长脚鹬,去年只有少部分,最多也就十几只,今年在泗阳就有几十只、上百只。同时我还拍到了黑脸琵鹭,这个就更珍贵,它属于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”
回忆起拍摄东方白鹳的经历,喻士军难掩激动。起初是一位朋友路过成子湖时,用手机拍到一只疑似丹顶鹤的鸟类,因画面模糊、仅有背影,朋友便联系喻士军确认。凭借多年拍鸟经验,喻士军判断并非丹顶鹤,便心生好奇。第二天一早,他赶到成子湖,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喜不已,一大片东方白鹳在此栖息。
“我到了一看,一大片,从来没有过,我赶快把相机架起来,还有使用无人机,我拍了以后,回来就开始剪辑,从那以后我连续去了5天。它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可以说是鸟类的大熊猫。”喻士军说。
除了东方白鹳,喻士军今年还拍到了多种以往从未记录过的鸟类,长脚鹬、黑翅长脚鹬、反嘴鹬、鳞鹬等“三有保护动物”(即具有重要生态、科学、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),都首次出现在他的镜头里。
“我们的森林公园里面全是鸟,我们拍鸟就在河边,有一次我在对面,野鸭子就在我面前,它也不走,各种野鸟,这就说明生态环境比以前真的是有很大的改变。”喻士军说。
喻士军(左)庞征术(右)
摄影师庞征术说:“当年几乎拍不到什么鸟,现在好了,环境生态变化那么大,各种鸟都比较多,我们摄影师抓住了一个好机会。”
生态是城市发展的底色,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 “晴雨表”。为了改善我市生态环境,相关部门紧扣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定位,推动“绿水青山”与“金山银山”双向赋能,2022年,我市被省委、省政府列为全省唯一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。扎实推动“生态岛”试验区和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,泗洪成子湖“生态岛”试验区进入全省8个试点之一,建成13个生态安全缓冲区。
市生态环境局自然处工作人员王巧说:“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,全市林木覆盖率30%,自然湿地保护率47.1%,居全省第三,生态质量指数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二。”
同时,我市强化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市共建,有效实施退渔还湿19万亩,新建一大批生态修复工程。
“目前,保护区50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芦苇、荷花、荻草、野菱和芡实等野生植物得到大面积恢复,水质显著改善,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,据观测,鸟类种群较5年前增加30%以上,新发现了白鹤、青头潜鸭、白额雁、白琵鹭、红脚隼(sǔn)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在此栖息、繁衍,世界濒危鸟类震旦鸦雀、东方白鹳已在此安家,今年3月捕捉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、野猪的行踪,消失多年后的豹猫再次重现。”王巧说。
根据历年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,全市共调查到物种2627种(含变种、变型、栽培品种),占江苏省物种总种数的29.71%,其中维管植物1051种(包括陆生和水生维管植物)、陆生脊椎动物284种(包括两栖动物、爬行动物、鸟类和哺乳动物)、陆生昆虫424种(包括蝴蝶和其他昆虫)、淡水水生生物868种(包括鱼类、底栖动物和浮游动植物)。
“2024年,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生物多样性团队,对宿迁市三台山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开展了新一轮固定观测工作。通过为期一年的调查,累计观测各类生物物种431种,与上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相比,观测新增野生物种38种,其中新增野生维管植物7种、鸟类新增8种(包括普通夜鹰、领角鸮、三宝鸟、白胸翡翠等)、陆生昆虫新增23种。”王巧说。
从“拍鸟难” 到珍禽集群,从普通河流到湿地宝库,这些生态蜕变是我市“两山” 理念的生动实践。2627种物种、连续四年全省第二的生态质量指数,不仅是数字的跃升,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。守住绿水青山,方能迎来万物共栖的美好图景,这便是宿迁给出的生态答卷。(供稿:速新闻 初审:王世君 复审:邵 丹 终审:朱 亮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